灭。通常大雍中央去犁地,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。

然而这代价付出了是毫无意义的,因为你平定了它后,军队前脚刚走,后脚它就又跳起来,大声向世界宣布——“我不服!”

大雍:……我俏丽吗?!

更兼之,河北三镇虽自个儿窝里斗也撕得杂毛乱飞,但他们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,一旦中央对其用兵,他们立刻就能变成穿一条裤子的、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亲兄弟,令中央深感麻爪。

******

方才二皇子说河北道是“节度使们的修罗场”,就是基于以上的现实情况而产生的。

节度使若是亲大雍中央,河北道的士族就能捅死他;

节度使若是亲地方士族,暗戳戳想和中央掰手腕,大雍中央立即就能要他狗命!

因此,自大雍开创到现在,河北道的节度使无论是哪一个派系的,都没一个有好下场的。

剧本在手的湛兮知道,小青雀死后,在废物皇帝统治下,河北道直接就反了!

而且后期国力衰弱、国祚将近的大雍,已经成为了节度使割据地方的天下,河北道也不例外。

他们还热衷暴打当地士族……嗯,湛兮想,也许是为了出一口恶气?

话题又回来了,总之,河北道与中央就长期处于一个极度“微妙”的平衡状态,这个平衡,是决不能轻易就去打破的。

先帝深知不能由着他们这样下去,因此直接分封了六个兄弟到河北道。

基于大汉因郡国并存而导致了七国之乱,大雍吸收了相对应的教训,大雍的王爷都是“虚封”,而不“实封”。

所谓的虚封,就是王爷们空有封号与爵位荣耀,而无土地和人口实力。

先帝或许早就料想到了,处理了皇室内部的兄弟们,令王爷无兵无马,构不威胁,但节度使势大,日久必然也会成为隐患。

因此,先帝做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,他着重盯紧了河朔三镇,分封了六个兄弟去那边,这个分封,是“实封”!

这六位王爷就番河北道那片地,是背负着历史使命的,他们一面要监督节度使,一面也要威慑三镇士族,必要时,或许可将河朔三镇内部分而划之。

沧王,就是那六个王爷之一。

沧,

章节目录